我国传统中医有一种“节气灸”疗法,是在不同节气中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艾灸,以求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。


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呢?

中医的“天人相应”理论认为,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,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,人体内在的阴阳也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。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,也是年老体弱和久病之人加重病情、诱发宿疾或生新病的时期。

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,对穴位进行熏灼、温熨,以激发经络之气,温壮元阳,调动机体潜能,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应变能力,用低廉普通的艾草就可灸出健康。“节气灸”以其简、便、验、廉的优势,为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,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的地位。

春分这天正好是春天过去一半,自然界阴阳之气平衡,昼夜相等,是调理人体脏腑平衡、阴阳平衡的最好时机。春分时节应尽量保持脏腑、气血、精气等生理活动的“内在运动”与脑力、体力和体育运动等的“外在运动”和谐一致。艾灸的主要穴位有:大椎、肝俞、命门、脾俞、神阙、关元、中脘、膻中等。

大椎穴是诸阳之会,灸之有助于春天人体阳气生发。命门穴内连脊骨,灸之可对人体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、激发和推动作用,对饮食物的消化、吸收与运输,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。

脾脏统血、喜燥恶湿,艾灸脾俞可健脾袪湿,能裹血、温五脏。脐通百脉,可调阴阳,艾灸神阙可补气血,温脾肾,培补元气。关元穴是人体脾经、肾经、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,持续温灸可使腹内寒气消散,小肠吸收功能增加,既补气又补血。

中脘穴有调胃补气、化湿和中、降逆止呕的作用,灸之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。任脉之气在膻中吸热胀散,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