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。大寒时节,树木大多脱去了叶子,以赤子般的坦荡迎接冬天的最后考验。因为大寒过后,人们将迎来新的节气轮回,不久后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春天。
“大寒”是二十四节气中,最为寒冷的一个节气,时下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严寒的冬季。
大寒时节要格外注重补气养血以及对脏腑的调理,这是因为大寒时节天气仍然十分寒冷,我们的身体既要抵抗严寒,又要蓄存能量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,所以需要补气血以养脏腑。而大寒为脾所主,因此,要格外注重脾的调养。
更多详情 →营养专家建议人们,在大寒时节里可吃些辛辣食品、红色及有甜味的食品,有暖身效果。比如辣椒、姜、胡椒;樱桃、枸杞、红枣、桂圆、银耳、山药、薏米、草莓、番茄、胡萝卜、菠菜、动物肝脏、猪腰等。
大寒时节天气寒冷,这时候人们除了及时添加衣物保暖以外,还可以通过中医艾灸来调整气血经络,以求达到活血助阳、御寒暖身的效果。大寒艾灸的常用穴位。
大寒节气,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天气严寒,寒气旺盛,人们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从而引起身体不适,中医师建议,此时可以通过艾灸疗法来活血暖身,预防冬季常见病。
“旧雪未及消,新雪又拥户。阶前冻银床,檐头冰钟乳。”大寒节气到来之际,大江南北寒冷彻骨,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及时添加衣物,做好防寒保暖。不过有些老人和女性在这时不管穿多厚的衣服,手脚依然是冰凉的,医生指出,如反常怕冷,就要注意提防血管疾病!
人们即将迎来大寒节气,我国大多数地区此时正当“寒气之逆极”,人们一不小心就会寒邪的侵袭,而我国传统中医有“百病寒为先”的说法,可见冬季大寒时节,谨防病从寒生是非常重要的,那么该怎么做呢?
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大寒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二月中,解见前(小寒)。”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这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,风大,低温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。
更多详情 →根据我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,我国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月中旬(10日—20日)。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—7日开始,一个节气15天,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。因此,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,小寒的确冷于大寒。
“大寒三候”是古人对大寒时节动物反应和自然变化的典型特征做出的总计。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称:“大寒之日,鸡始乳。又五日,鸷鸟厉疾。又五日,泽腹坚。”意思是说,到了大寒节气,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,可以孵小鸡了;再过5天,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;又过5天,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。
即俗话说的“喝腊八粥”,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,这种粥由米、豆、枣、莲、花生、枸杞、栗子、果仁、桂圆、葡萄干、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。
说起年糕,宁波水磨年糕该是最有名的一种。粳米山泉水浸泡24小时后控水打磨琼浆,故称为“水磨”。最后压榨成粉揉搓蒸熟后制成。光溜溜的年糕,看着就口感弹牙,通常煎炒、汤煮着吃。
大寒应以调补气血、强肝壮肾补阳为主。宜用的成药包括六味地黄丸、肾气丸、十全大补丸等。宜适当选用的中药材有鹿茸、锁阳、肉苁蓉、马戟天、枸杞、杜仲、川断、黄芪、人参、当归、肉桂、白酒、大枣等。日常饮食可选择麻雀肉、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肉、獐肉、虾、山药、鹌鹑、圆白菜、胡萝卜、核桃、芝麻、牛奶等。
更多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