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白露三侯

白露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;二候元鸟归;三候群鸟养羞。”说的是感受到秋天的凉意,大雁开始了由北向南迁徙的旅程,很快,燕子也飞走了,留在森林里准备越冬的鸟儿,则开始为自己储藏各种食物。鸿雁来:鸿大雁小,自北而来南也,不谓南乡,非其居耳。玄鸟归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玄鸟解见春分(春分初候,玄鸟至;燕来也),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,燕乃南方之鸟,故曰归。群鸟养羞:三兽以上为群,群者,众也,《礼记》注曰:“羞者,所羹之食。”养羞者,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。羞”是“馐”的本字。古代“羞”、“馐”通用。养羞是汉语词汇,拼音yǎng xiū,指储藏食物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白露之日鸿雁来,又五日玄鸟归,又五日羣鸟养羞

春分到底分了什么?春分到底意味着什么?

惊蛰的雷雨还没有走远,一转眼就要到春分。春分,甫一念出仿佛就有种春雨纷飞的朦胧感觉。唐代元稹有《咏廿四气诗》,其中有关于春分的句子:“二气莫交争,春分雨处行。雨来看电影,云过听雷声。”说的就是这烟雨蒙蒙的景致,顺带将“电影”这么个时髦的现代词,穿过时间传送到我们面前——当然,诗里说的和如今说的绝不是一回事。春分的特别之处,也并不全是和“雨处行”相关。学过地理,我们都知道,春分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“分”字,而且还是平分。如一句民谚道,“春分秋分,昼夜平分”,在每年春分(以及秋分)的这天里,物候阴阳相半,昼夜平均,寒暑相平。然而,按照中国自有的历法,“春分”的“平分”之意,还不只是指昼夜。在中国最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