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中措(丙午立春大雪,是岁十二月九日丑时立春)

宋代/范成大东风半夜度关山。和雪到阑干。怪见梅梢未暖,情知柳眼犹寒。 青丝菜甲,银泥饼饵,随分杯盘。已把宜春缕胜,更将长命题幡。

《夏至》

宋代·范成大石鼎声中朝暮,纸窗影下寒温。踰年不与庙祭,敢云孝子慈孙。

蝶恋花

宋·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。芳草鹅儿,绿满微风岸。画舫夷犹湾百转。横塘塔近依前远。江国多寒农事晚。村北村南,谷雨才耕遍。秀麦连冈桑叶贱。看看尝面收新茧。

戴春鸡是哪里的民间立春习俗 ?为什么在立春这天给娃戴春鸡?春鸡的做法是怎样?

哪些地区立春会戴春鸡?立春这天,陕西、鲁北和鲁西南一带,年轻的母亲会用彩色碎布头扎制或缝制“春公鸡”、“春咕咕”、“春娃娃”等小玩具,给孩子们当节日饰物。其中,流行最广的习俗是给孩子们戴春鸡。立春之日,给娃儿戴春鸡,是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。这一天,人们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公鸡饰品,并将其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。戴春鸡时有讲究,男左女右。为什么在立春这天给娃戴春鸡,而不戴其他小动物呢?据老辈人讲,鸡和吉同音,取其吉利的意思;再者,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立春这天开始戴,象征娃娃从小便吉星高照,寓意整个一年都丰衣足食、茁壮成长、吉祥如意。山东《邹县志》载:“妇女剪彩为鸡,儿童佩之,曰戴春鸡。”有时也把

霜重见晴天什么意思,霜降是怎么形成?

 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,草叶上、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。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,多形成于夜间。少数情况下,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。通常,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。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,霜也能终日不消。南宋诗人吕本中在《南歌子》中写道:“驿内侵斜月,溪桥度晚霜。”陆游在《霜月》中写有“枯草霜花白,寒窗月新影。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。还有一点,霜只能在晴天形成,人说“浓霜猛太阳”就是这个道理。当物体表面温度与附近空气温度形成一个温度差,这时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,就会有多余的水汽被析出。在物体表面温度低于0度时,这时析出的水汽便会在物体上凝为冰晶,霜就形成了。值得注

立春偶成

南宋/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,春到人间草木知。便觉眼前生意满,东风吹水绿参差。

二十四节气立秋的气候特点

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“候平均温度”,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。中国地域辽阔,虽各地气候有差别,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,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。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,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,气温更酷热,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。其实,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,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℃以下为秋季的开始,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,我国很少有在“立秋”就进入秋季的地区。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,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,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,中稻开

二十四节气立秋的由来

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为立秋。立秋的“立”是开始的意思,“秋”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。立秋表示暑去凉来,秋天开始之意。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。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”。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即将来临。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,收获季节到了。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,晚稻移栽,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。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,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。据记载,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古代立秋之日,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

二十四节气节气知识--小满节气的由来

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°时为小满,这是炎热夏季的开始,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。“小满”这个名字,来源于作物。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,但还未成熟,只是小满,还未大满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四月中,小满者,物致于此小得盈满。”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,但还没有成熟,约相当乳熟后期,所以叫小满。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:“小满不满,干断思坎”;“小满不满,芒种不管”。把“满”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,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,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,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。

劝学诗 / 偶成

朱熹/宋代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