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习俗,十二个立夏风俗一一介绍

一、立夏蛋在民间,有“立夏吃蛋,石头踩烂”的说法,意思是立夏吃蛋,人就会劲头足。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,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、鸭蛋,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画,相互用力比试,称为撞蛋。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,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“立夏蛋”了。立夏前一天,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“立夏蛋”了,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,看着蛋壳慢慢变红,满屋香喷喷。茶叶蛋应该趁热吃,吃时倒上好的酒,内洒些许细盐,酒香茶香,又香又入味。二、煮鼎边做夏立夏季节,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“做夏”。鼎边糊(又称锅边糊),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,配以虾米、虾油、葱菜、金针、黑木耳、蚬子,或少量香菇、蛏干等海鲜清

豇豆粥

制作原料:粳米200~300克,豇豆100克。制作方法:将豇豆洗净,去筋,切成小段或粒状,与粳米同煮成粥。适宜人群:适用于脾胃虚弱、吐逆、腹泻、遗精、带下、小便频数者。禁忌人群:气滞便结者忌食用。食用功效:豇豆其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肾经。李时珍说其:“补中益气,补肾健胃,和五脏,调营卫,生精髓。止消渴,吐逆,泄痢,小便数。”《本草从新》说其:“散血消肿,清热解毒。”其成分含有大量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油、维生素Bt、维生素Bz、烟酸等。豇豆既是夏令蔬菜,又是夏季良药,常食之有益。

芝麻梗米粥

制作原料:粳米或大米200~300克,黑或白芝麻250~500克,白糖适量。制作方法:先干炒芝麻,炒热闻到香味后起锅,研成细,贮于罐中。每次放少许于大米或粳米煮好的粥内,加适量白糖,即可使用。适宜人群: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眩晕、健忘、腰膝酸软、头发早白,肺阴虚的干咳少痰、皮肤干燥症,脾胃阴虚的大便干结,阴血不足的产后少乳者。禁忌人群:腹泻者忌食用。食用功效:芝麻为滋补强壮之佳品,其味甘、性平、归肺、脾、肝肾经。其成分含蛋白质、脂肪、叶酸、尼克酸、烟酸、芝麻素、芝麻酚、糖类、卵磷脂、维生素E、铜、钙等,《本草纲目》说其“补五脏、益气力,久服轻身不老”。芝麻根据其颜色黑、白有之分。二者功效大抵相同。淡

粟米粥

制作原料:粟米300克。制作方法:将粟米放入锅中加水同煮,熬成粥。适宜人群: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、体质虚弱、营养不良、尿少、尿赤痛者。食用功效:粟米营养丰富,含较多的维生素A、胡萝卜素、铁、镁、锌、硒等矿物质,有补益之作用。粟米味甘、性寒凉,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其性寒凉,又可清热除烦,愈疮,助消化,尤适于脾胃虚弱、体质虚损之人,更宜夏夫食之以补胃气,常食效佳。

炒素腰花

材料:鲜蘑菇200克、鲜笋尖50克、青菜心25克、精盐、料酒、酱油、白糖、味精、干淀粉、湿淀粉、香油各适量。做法:将蘑菇去蒂洗净,用斜刀在正面剞花刀,扑上干淀粉。将笋尖切成旋料块;把料酒、酱油、白糖、精盐、味精和湿淀粉放入碗,调成芡汁待用。将炒锅置火上烧热下油,至五成热时倒入蘑菇划散,立即倒入漏勺沥去油,制成素腰花。原锅留油15克、把笋尖、菜心入锅煸炒,放入“腰花”,颠动炒锅,倒入调好的芡汁勾芡、淋上香油,起锅装盘即成。功效:炒素腰花具有降脂、降血压、洁胃、通便、防癌等功能。所以对消化道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、痔疮、减肥、养颜等都有很好的功效。

红豆薏仁粥

材料:红豆60克、薏仁60克、红枣12颗、水适量。做法:红豆、薏仁洗净后,分别泡水30分钟备用。将红枣洗净、切成两半、去籽备用。将汤锅中加入泡好的红豆、薏仁及红枣,倒入适量的水,以小火煮至熟烂即可起锅。功效:红豆、薏仁皆有良好的利水、去湿功能,加上以红枣替代热量高的糖,是一道极佳的减重食谱,当正餐或当点心都很适合。

牛奶红茶

材料:牛奶、红茶、白砂糖做法:将牛奶倒入锅中,随后将红茶加入,并且要完全浸泡住,随后小火熬煮五分钟,等到牛奶的颜色变成咖啡色的时候就可以了,加入少量的白砂糖就可直接服用。功效:红茶具有很好的暖胃以及刮油的作用,所以是非常适合养生减肥的食物之一。老中医告诉我们,红茶在进入身体之后具有暖胃以及暖宫的作用,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,分解过多的油脂。

山药枣豆糕

食材:山药50克,扁豆30克,陈皮丝5克,大枣肉50克,粘粉150克,白糖适量。做法:1、将山药、扁豆洗净放入锅内煮熟;2、大枣肉切丝;3、将粘粉加适量水和成浆,放入山药、扁豆、大枣肉拌匀;4、加入适量白糖,倒在盘中,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即成。功效:健脾益气。

藕汁蒸蛋

食材:藕600克、鸡蛋1—2个。做法:1、用果汁机将600克鲜藕榨汁后,取汁备用;2、鸡蛋取蛋清,用筷子调散,倒入藕汁,搅匀;3、放入食盐和猪油调匀后,置入蒸笼中,用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。功效:健脾、开胃、生津、养血。

福州立夏习俗有哪些

吃碗糕每年的这一天,家家户户磨麦粉、米浆,做煎饼,炊碗糕。碗糕以小碗为模具,抹净油,倒米浆,上面撒些芝麻,将碗上屉,旺火蒸15分钟,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。据说福州立夏吃碗糕煮锅边的习俗盛行于明末清初。明朝嘉靖年间,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,有一天来到福州南郊,老百姓正打算劳军时,突然遇到残敌骚扰,百姓急中生智,将磨好的米浆煮成鼎边糊,众将士吃饱后一举歼灭残敌。吃鼎边糊福州人“做夏”吃鼎边,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,就是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。明朝嘉靖年间,福州沿海城乡常遭倭寇骚扰,百姓深受其害,民不聊生。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,处处受到当地人民拥戴与欢迎。有一天,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,当地乡民正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