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艾灸合谷穴有好处?

在特定的时令节气,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,对穴位进行熏灼、温熨,对身体是有好处的,而艾灸不同的穴位,还有不一样的功效。春分艾灸合谷穴功效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,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,疏解面齿之风邪,通调头面之经络,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,《四总穴歌》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“面口合谷收”。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,肺主皮毛,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,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,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,疏风解表,调汗泻热,是治疗表证的要穴。我国中医有春分前后灸合谷穴,可治疗眼疾的说法。《医学入门》中也有合谷穴主治疾病的记载:目痛烂弦胬肉,生翳拔睛倒睫,一切目疾;口疮重舌,舌裂,舌强

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?大椎、肝俞、命门、脾俞、神阙、关元、中脘、膻中这么多穴位该如何选择?

我国传统中医有一种“节气灸”疗法,是在不同节气中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艾灸,以求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。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呢?中医的“天人相应”理论认为,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,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,人体内在的阴阳也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。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,也是年老体弱和久病之人加重病情、诱发宿疾或生新病的时期。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,对穴位进行熏灼、温熨,以激发经络之气,温壮元阳,调动机体潜能,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应变能力,用低廉普通的艾草就可灸出健康。“节气灸”以其简、便、验、廉的优势,为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,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

二十四节气立秋如何养生?艾灸养生的方法

立秋表示的是进入秋天的季节,而在秋天是十分注重养生的,那么在立秋如何养生呢?立秋艾灸养生的方法是什么呢?立秋如何养生1、宜祛暑滋阴立秋之后,昼夜温差加大,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,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。医学专家认为,秋季燥气上升,易伤津液,因此,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另外,多吃豆类等食物,少吃油腻厚味之物。另外需要提醒的是,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、水果容易引发胃、肠道疾患。因此,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。2、调理脾胃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、利湿、健脾,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。脾虚的人常常食

二十四节气芒种艾灸应该灸哪些穴位

进入芒种,天气逐渐炎热,雨水陆续增多,湿度也日益增大。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,人体容易受到湿热的侵袭,往往感到四肢困倦、精神不振。传统中医学认为,要想避免以上症状,可以尝试芒种艾灸。芒种艾灸应该灸哪些穴位。芒种是艾灸的好时节,此时艾灸可使气机宣畅、助阳祛寒、补心健脾、增强机体免疫力,让人安度盛夏,健康一季。芒种节气应灸风门穴、大椎穴、天枢穴、中脘穴、足三里和肺俞穴。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,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(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)的中心,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(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)。此两处就是风门穴。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,头痛发热,胸背彻痛,项强,痈疽发背等。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

立春节气艾灸有什么好处?艾灸怎么做到护肝壮阳?

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始生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一个“生”字。按自然界属性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这种说法出自传统中医五行学说,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,如肝喜调达,有疏泄的功能,木有生发的特性,故以肝属“木”。传统中医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调达。春季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,忌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。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。所以从立春开始,人们就应该养护肝脏。中医师介绍,立春前后艾灸气海、曲池和太冲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,补养肝脏和提升视力健康(肝开窍于目)。中医认为“肝主筋”。肝气旺盛的人四肢灵活而有力

二十四节气芒种艾灸正当时,芒种艾灸的保健作用

芒种是一年中的第九个节气,此时正值夏季,气温明显升高,雨量也很充沛,在这闷热潮湿的时节,人体出汗量大,阳气也容易外泄,中医上认为正是进行艾灸的好时候。芒种艾灸的保健作用。传统中医学认为,芒种前后气温上升,雨水较多,天气比较闷热潮湿,人体也更容易出汗,这样容易导致阳气外泄。此时可以艾叶熏灸穴位,则温经通络,流畅气血,调和脏腑,可提高肌体免疫力。温经散寒灸法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可以生热,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,对外感风寒湿邪、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。临床上,骨关节病,风湿、类风湿、胃寒、腹泻等病症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很好。回阳固脱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,阳衰则阴盛,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,振奋阳气

二十四节气芒种养生注意事项、要点有哪些?

芒种时节由于天气炎热,要注意一些养生事项,尽可能做到防暑避暑,那么在芒种有什么养生注意事项呢?芒种养生注意事项、要点饮食清淡芒种时节,气候闷热,南方更多潮湿,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,能量消耗大,营养物质随汗液丢失多,心脑血液供给不足,人们常常感到身体困乏,没有食欲,被称为“苦夏”,还有些人在气候炎热的情况下贪凉喜冷,克伤脾胃,也会出现食欲不振、腹痛泄泻、周身酸痛等“苦夏”症状。饮食要注意清淡爽口,增加健脾祛湿的食材,如薏苡仁、赤小豆、白扁豆、陈皮等等。口味可以稍增辛辣,既刺激了胃口,同时有助于出汗,舒畅阳气,祛湿排毒。选择多吃些花类或果实类蔬菜,如黄花菜、花椰菜、西红柿、辣椒、黄瓜、菜瓜、丝瓜、苦

大雪节气艾灸有什么功效?适合大雪艾灸的七个穴位。

  大雪节气艾灸有什么功效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,对于人们常见的一些生理疾病可以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大雪节气时艾灸,能温补助阳、补肾壮骨、养阴益精,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,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,俗话说: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适合大雪艾灸的七个穴位大椎为督脉穴,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,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有通阳解表,疏风散寒,清脑安神的功效。涌泉为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之井穴,足趾趾屈时,约当足底(去趾)前1/3凹陷处。有宁神开窍,补肾益精,舒调肝气之用。气海为任脉穴,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,

清明艾灸的功效与作用

清明时节气温回暖而雨水增多,天气冷暖交替,变化较大,人体内易积累寒邪湿气,此时可通过正确进行节气灸的方式,求得散寒祛湿之效。清明艾灸的功效与作用。艾灸,是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条,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。艾灸历史源长,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。艾灸疗法可分为艾炷灸,艾条灸,温针灸等形式。艾条灸常用的手法有温和灸、雀啄灸、回旋灸等。而在一年中的特定时令节气,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,以激发经气,提高身体抵抗力的灸法,则称为“节气灸”,这种灸法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清明节气非常适合艾灸,适用于所有女性朋友、男性、老年、儿童等人群,它既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,尤其是

清明艾灸有什么好处?为什么清明节前后要做艾灸?

艾灸是我国传统中医学里的一种重要的调理乃至治疗的手段,中医学认为,一年四季的不同时令节气都可以通过正确科学的艾灸来调理身体,缓解一些慢性疾病或痼疾。清明艾灸有什么好处?为什么清明节前后要做艾灸?清明节前后寒暖频繁交替出现,多变的天气使人容易出现呼吸道系统疾病,如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此时进行清明灸,既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,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。清明艾灸以升阳健脾为主,《黄帝内经》特别强调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意思是说“身体阳气足了,外邪不会侵扰,内病也不会生。”艾叶是温性的,属于纯阳植物,能够通经络,祛寒湿,能补人体阳气。而春季清明时节又正是自然界阳气逐渐上升之时,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,

清明艾灸怎么做?教你艾灸常用的三种灸法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在天气回暖却冷热交替、雨水增多而湿气渐起的清明节气,通过艾灸来散寒祛湿是一种不错的调理方式。清明艾灸该怎么做,几种常见的灸法供你参考,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进行艾灸之前需要获得专业中医师的认可,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清明时节艾灸,有助于散寒祛湿、通经活络、行气活血,达到防病保健的效果。通常情况下,清明艾灸常用的经脉是任督二脉,常选取督脉上的大椎穴、命门穴,通一身之阳气;任脉上常选用神阙穴、关元穴,补人体元气。选用下肢足三里,补养脾胃之气。“头面合谷收”常灸合谷穴,可祛风散寒,治疗头面部疾病,配合灸膈腧、血海穴,则可预防感冒、皮肤病。操作温和灸时,点燃艾条,正对着穴位,距离1

二十四节气秋分为什么要艾灸?好处与功效是什么?

秋分的时候,已经进入秋天,而秋天是一个适宜养生的季节,人们在秋天会更加注意养生的问题,那么秋分为什么要艾灸呢?秋分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是什么呢?秋分为什么要艾灸秋分过后,天气逐渐转凉,此时进行艾灸,也叫做“秋分灸”,可以扶助阳气,提高机体免疫力,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。反复呼吸道感染、咳嗽、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。中医讲究“天人合一”。在秋分时节,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,施以“温热”的灸法,能有效温通阳气、祛风散寒、扶助正气、增强免疫力。秋分灸与三伏灸、三九灸一样,也属于节气灸。不同的是,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,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,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,是对三九灸、三伏灸的补充。进入秋天后,气

艾灸就是很好的一种养生办法。小寒艾灸什么穴位补肾阳?

  每年,当太阳位于黄经285°,小寒节气就准时来到了,在我国,此时正值三九天前后,正是全年最寒冷的隆冬时节,面对如此极寒的天气,日常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,艾灸就是很好的一种养生办法。小寒艾灸什么穴位补肾阳。小寒:艾灸的黄金季节寒是冬季的主气,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,而这个时候艾灸却是最暖的。寒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,寒主收引凝滞,而艾属辛热,灸之易生发经气。故传统中医一般认为,小寒虽冷,却是艾灸的黄金时节。《内经》中说:“诸寒收引,皆属于肾”。冬天气温骤降,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,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,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,寒邪最易中伤肾阳,因此要注重养肾,使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。在这个寒

女性大寒艾灸养生,通过任督二脉补阳气。

  大寒时节正值隆冬,寒气盛,阴气重,人体阳气衰,本身体质属阴的女性朋友,此时更应该补充阳气,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艾灸任督二脉。任脉穴位:任脉共计24穴,分布于面、颈、胸、腹的前正中线上。主治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泌尿生殖系统病症,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。泌尿生殖系统病症(女子):盆腔炎、附件炎、白带病等。消化系统病症:胃痛、消化不良、胃溃疡。其他病症:失眠、胸闷气短、腰痛。督脉穴位:督脉共计28穴,起于胞中,下出会阴,后行于腰背正中,循脊柱上行,经项部至风府穴,进入脑内,再回出上至头项,沿头部正中线,经头顶、额部、鼻部、上唇,到唇系带处。主治神志病,热病,腰骶、背、头项局

立春艾灸哪些穴位祛湿?

艾灸有开郁、祛湿、补阳气的作用,特别适合春季养生,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,度过困乏的春天。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,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。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、补肾固精等功效。用艾条灸10—15分钟或艾罐灸20—30分钟。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,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,为元气“住宿”的地方。用艾条灸10—15分钟或艾罐灸20—30分钟。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处,相当于五指宽度。用艾条灸10—15分钟或艾罐灸20—30分钟,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。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,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,用艾条灸10—15分钟或艾罐灸20—30分钟。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,肌肉较鼓起

春季为什么要养肝?立春艾灸哪些穴位最养肝?

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四季是相关联的,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复苏,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人的肝正好是这个特点,春天跟肝相对应。同时,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。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,立春以后气温逐渐升高,万物复苏,外界属于这种生发向上的环境,人体的肝脏在这个时候波动是比较大的,健康人肝火比较大,人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。在这个时候如果调养不适当,人体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表现。肝病的患者在春季更应该注意调养,正确地配合医生的治疗,这样对养肝非常有帮助。立春艾灸哪些穴位最养肝立春养肝一定要关注这几个穴位:肝俞穴、太冲穴、太溪穴、三阴交穴、足三里穴。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,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“

大寒艾灸的一些常用穴位,通过中医艾灸来调整气血经络,以求达到活血助阳、御寒暖身的效果。

 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,这时候人们除了及时添加衣物保暖以外,还可以通过中医艾灸来调整气血经络,以求达到活血助阳、御寒暖身的效果。大寒艾灸的常用穴位。大椎多用于热证,实热证的泻热,可以点刺放血、梅花针敲刺、拔罐、针刺,使用相应手法也可用于用于感冒泻热发汗。气虚,阳虚的病人多可去大椎穴艾灸。此穴位还可疏风散寒、温阳通阳、消除疲劳、增强体质。防治感冒、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、颈酸疼,肩部酸痛、手臂疼痛、手臂麻痹等。肾俞可调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:肾炎,肾绞痛,遗尿,尿路感染,阳痿,早泄,遗精,JingYe缺乏;外科系统疾病:肾下垂,膀胱肌麻痹及痉挛,胃出血,肠出血,痔疮,肝肿大;其它:月经不调,腰痛,哮喘,耳

大寒艾灸有什么好?通过艾灸疗法来活血暖身,能预防哪些冬季常见病?

  大寒节气,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天气严寒,寒气旺盛,人们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从而引起身体不适,中医师建议,此时可以通过艾灸疗法来活血暖身,预防冬季常见病。大寒艾灸的好处大寒时节气温较低,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,此时调神,当以收敛、封藏为主,以保护人体阳气,利用艾灸疗法的温热传导更能发挥强大的活血、暖身的作用,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,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,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之效。大寒艾灸的常用穴位神阙穴:健身防寒艾灸时,可以绕神阙穴(肚脐)周围灸,使神阙以及神阙下四横指处的关元穴、神阙上四横指处的中脘穴、神阙旁开二横指、五横指的天枢穴、大横穴由表及里逐渐暖煦、温热,进而全身经脉、气血畅

立春节气艾灸的好处,帮助护肝壮阳

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始生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一个“生”字。按自然界属性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这种说法出自传统中医五行学说,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,如肝喜调达,有疏泄的功能,木有生发的特性,故以肝属“木”。传统中医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调达。春季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,忌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。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。所以从立春开始,人们就应该养护肝脏。中医师介绍,立春前后艾灸气海、曲池和太冲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,补养肝脏和提升视力健康(肝开窍于目)。中医认为“肝主筋”。肝气旺盛的人四肢灵活而有力

立夏艾灸养生可缓解十种病症

立夏的到来宣告夏天的开始,而在我国传统中医学看来,夏季是最适合使用艾灸疗法,践行“冬病夏治”理论的时候。立夏艾灸养生可缓解的十种病症。治哮喘伏天艾灸效果更好,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,直到三伏结束。穴位分别是夹脊穴(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)、大椎穴(第7颈椎下凹陷中)、陶道穴(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)。治失眠多梦百会穴(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)、四神聪穴(百会前、后、左、右各开1寸处)、印堂穴(两眉之间)、太阳穴(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)。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,每次10—20分钟。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,经常会出现腹泻,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、补中益气、保暖治寒。这几个穴位

惊蛰艾灸有什么好处:护肝防病气血顺畅

  惊蛰的到来,标志着阳气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升发,大地回春的同时,也容易引发百病。惊蛰,平地一声雷,蛰伏在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全都应声而起,四处散播细菌、病毒!“烟熏火燎”,防流感,惊蛰带来的温暖,正给了病毒最好的滋生环境,这也是为什么流感在惊蛰容易爆发。而对抗流感,自古以来都是靠艾草。其是惊蛰时令前后,人的情绪容易失控,疏导肝气,防情志失控。这是因为肝气的疏泄与情志的调节常常互想影响,主要在于两方面:肝火旺盛:肝气太盛,容易妄动肝火,容易暴怒,而一旦肝火上头,易引发头晕、目眩、中风。可艾灸下焦的穴位引火下行:期门、太冲穴、涌泉穴。肝郁气滞:气候变换之时,内分泌易失调,再加上此时肝气正旺盛,如果得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