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

  【晋 陶渊明】促春透时雨,始雷发东隅。众蛰各潜骇,草木纵横舒。翩翩新来燕,双双入我庐。先巢故尚在,相将还旧居。自从分别来,门庭日荒芜;我心固匪石,君情定何如?陶渊明(约365-427)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世称靖节先生,人刘宋后改名潜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东晋得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陶渊明的诗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。这首诗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,表达了作者安于现状、安于山野的田园生活。

惊蛰吃梨的意义是什么?惊蛰吃梨可能是因为“梨”和“犁”是同音的缘故。

  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,并流传有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!”的民谚。也有人说“梨”谐音“离”,据说,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,可保全年的好收成。惊蛰吃梨的意义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!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除了注意防寒保暖,还因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,梨可以生食、蒸、榨汁、烤或者煮水。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,吃梨助益脾气,令五脏和平,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。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,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%的特效药,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,吃梨是提醒大家

黑米党参粥

  党参、白茯苓各15克,生姜块5克,黑米100克,冰糖60克,加水适量,共煮成粥。      黑米党参粥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目的作用,适合气虚体弱、脾胃虚弱、全身倦怠无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稀薄等患者食用。

山药玉米粉粥

  山药粉15g,粳米100g,玉米粉15g,将粳米淘洗干净,下锅煮粥,同时把玉米粉、山药粉用冷水溶和,待粥将成时,调入山药、玉米粉,再略煮即成。      山药玉米粉粥有健脾补气的功效。

红枣粥

  粳米250克,红枣60个,加水适量,共煮成粥。      红枣粥具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作用,适合贫血、慢性消化不良、神经衰弱、失眠等患者食用。

菠菜猪肝汤

  猪肝150g,菠菜50g,鲜蘑菇50g,水发木耳25g,蒜茸、姜片、调料各适量。      炉火烹调,待油烧至五成熟时,爆香姜片、蒜茸。投入蘑菇、木耳,加适量水煮沸,入猪肝并搅和,调味。倾入菠菜煮沸,淋上麻油即成。      菠菜猪肝汤有养肝健脾的功效。

菠菜粥

宜食菠菜粥       配制:菠菜500克,粳米200克,猪油(油食品)25克,精盐5克,味精3克,胡椒粉2克,加水适量,共煮成粥。     菠菜粥具有养血止血、敛阴润燥、通利肠胃的作用,适合平时血虚肠枯而致大便秘结,尤其是老年(老年食品)慢性便秘、习惯性便秘(便秘食品)以及痔疮便血、小便不利、高血压(血压食品)引起头晕等患者食用。

银耳鹑蛋汤

  材料:银耳12克,鹌鹑蛋10个,冰糖适量。      做法:水发银耳,除去杂质,放入碗内加清水,上笼蒸透。将鹌鹑蛋放入冷水锅内煮开,捞出,放在冷水中剥去外壳。另用洁净小锅,加清水和冰糖,待烧开后放入备好的银耳,鹌鹑蛋,撤去浮沫即成。      功效:此方具有强精补肾,益气养血,健脑强身之功效。对贫血,妇婴营养不良,神经衰弱,气管炎,血管硬化、心脏病、代谢障碍等病人均有补益作用。常食之能防止老年疾病,并能延年益寿。

猪心枣仁汤

  猪心1个,酸枣仁15克,茯苓15克,远志5克,味精、精盐各适量。      先将猪心剖开,洗干净;茯苓、酸枣仁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,扎紧口与猪心同入砂锅,加水适量,先用武火烧沸,打去浮沫,后改文火慢炖,至猪心熟透后,加入少许精盐、味精调味即成。      此汤有补血养心、益肝宁神之功效。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不宁,失眠多梦,记忆力减退;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、风湿性心脏病、神经衰弱、癔病等。

陈皮莲子薏米水鸭汤

  材料:陈皮6克,莲子肉30克,炒薏米30克,淮山12克,生姜10克,水鸭肉250克。      做法:先将水鸭肉用清水洗净血污,切块。薏米用铁锅炒至微黄,莲子去芯洗净,淮山用水稍浸,陈皮、生姜用水洗净,然后将全部用料一齐放进汤煲内,加入清水,先用大火煮沸,再用文火煲2小时,调味即可。      功效:本汤能补脾健胃,去湿止泻,对于湿气重而又大便稀烂者尤宜。

炖龙眼党参鸽肉汤

  龙眼肉30克,党参30克,白鸽肉150克。      先将鸽肉洗干净,切成小块,与龙眼肉、党参同入砂锅,加水适量炖汤,鸽肉熟后饮汤,食肉和龙眼。       此汤有滋肝肾、益脾气之功效。适用于肝肾阴血亏虚、脾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、形体消瘦、头晕耳鸣、心悸不宁、失眠健忘、气短食少等。

牛蒡海带汤

  材料:海带120克,牛蒡子9克,猪骨头汤100克。      做法:将牛蒡子用1杯水以弱火煎至一半份量,隔渣留汁备用。将猪骨头汤和牛蒡子汁放入锅中同煮,用少许酱油调味,煮滚时放入海带,再煮片刻便可饮用。      功效:此汤有解毒利咽、祛风除瘟之功,适用于春季流脑、发热恶寒、头痛寒战、咽喉疼痛等病症。

淮山芡实扁豆排骨汤

  材料:淮山15克,茨实15克,炒薏米15克,炒扁豆15克,北芪12克,白术10克,猪排骨200克。      做法:先用水浸泡淮山,扁豆、薏米用锅炒至微黄,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,茨实、北芪、白术用清水洗净,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,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,调味即可。      功效:此汤有健脾醒胃、去湿抗疲劳作用,对于脾虚湿重、精神不振者尤宜。

百合山药鲫鱼汤

材料:鲫鱼1条,百合80克,山药片40克,陈皮2克,生姜1片。做法:所有材料洗净放入锅内,加适量清水煲滚,改小火煲1小时,调味即可食用。功效:鲫鱼有滋补作用,而山药性味甘平,可补益脾胃、益肺滋肾。此汤补而不燥,益肺肾,经常饮用可以健体、健美皮肤及开胃。

惊蛰的习俗有哪些?什么是祭白虎化解是非?什么是蒙鼓皮?

  1、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在这年之内,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,阻挠你的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大家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所谓祭白虎,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,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,口角画有一对獠牙。拜祭时,需以肥猪血喂之,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,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,使之充满油水,不能张口说人是非。2、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,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《周礼》卷四十《挥人》篇上说

春天放风筝注意安全什么?惊蛰放风筝安全指南

  春季来临,不少大人都喜欢领着孩子外出放风筝。放风筝虽然乐趣多多,但是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,放风筝,一定要注意安全。2013年3月26日下午3时许,在河南平顶山发生了一起惨祸,而元凶竟是风筝线。一根飘落的风筝线横跨马路,一名男子骑摩托车路过此处,男子没有看到这根纤细的风筝线,他的颈部径直撞了上去,随后被绊倒滑出十几米远,鲜血从颈部喷出。所幸抢救及时,才没有致命。2015年4月12日,成都市民陶先生骑着摩托车行驶在成都龙泉华龙路辅道上,突然被风筝线“拦住”脖子,随后被甩翻在马路中间。那么,风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杀伤力?原来现在的大型风筝线,材质多是凯夫拉线或特多伦线,不容易断,可以承受100公斤左

惊蛰节气的重要意义。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什么意义?

 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。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,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。唐诗有云: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”农谚也说:“过了惊蛰节,春耕不能歇”、“九尽杨花开,农活一齐来。”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,土壤仍冻融交替,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。“惊蛰不耙地,好比蒸馍走了气”,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。沿江江南麦穗已经拔节,油菜也开始见花,对水、肥的要求均很高,应适时追肥,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。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、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,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。俗话说:“麦沟理三交,赛如大粪浇”、“要得菜籽收,就要勤理沟”。

惊蛰打雷的谚语

  1、未到惊蛰雷先鸣,必有四十五天阴。2、春雷响,万物长。3、春雷一响,惊动万物。4、惊蛰春雷响,农夫闲转忙。5、二月打雷麦成堆。6、惊蛰闻雷,谷米贱似泥。7、惊蛰有雨并闪雷,麦积场中如土堆。8、雷打惊蛰前,高山好种田。9、惊蛰闻雷米如泥/惊蛰雷鸣,成堆谷米。10、惊蛰节到闻雷声,震醒蛰伏越冬虫。

惊蛰的节令美食:虾

  桃花盛开的时候,春季“虾汛”便也随之而来了。这时,在黄海越冬生活的虾群,为了返回渤海湾生儿育女,便成群结队向千里之外的渤海湾各处河口徊游。虾群这种群体性洞游的习性,在生物学上被称为“产卵徊游”。这时的对虾,正处在产卵前期,个个体丰肉厚,壳薄色青,莹晶透明,惹人喜爱。因而,春季“虾汛”是渔民捕虾的黄金时节。我国的对虾,在虾族中是最负盛名的。体长肉厚,肉质鲜美。煮熟后鲜红油亮,香气翻滋,味压诸鲜,在国内外都享有美誉。对虾,又名大虾,圳翩巴大,每尾长15---23厘米,体重一般如500-08O克,最大的可长到150克。标准对虾8尾就有500克重。新鲜对虾晶莹剔透,透过甲壳便可看到虾体的内脏,因此

惊蛰的由来

  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“蛰”就是“藏”的意思,冬天到了,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,叫入蛰;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,叫做出蛰。大地回春,雷声渐多,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,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,因而,就有了惊蛰的说法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但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:“促春遘时雨,始雷发东隅,众蛰各潜骇,草木纵横舒。”实际上,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,大地回春,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,“惊而出走”的原因。惊蛰,二月节。《夏小正》曰:正月启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

惊蛰节气古物候三侯

      惊蛰古称“启蛰”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:“一候桃始华;二候仓庚鸣;三候鹰化为鸠。”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,二候为杏花,三候为蔷薇。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记载惊蛰节气物候,曰:“惊蛰之日,桃始华,又五日,仓庚鸣,又五日,鹰化为鸠。”一、惊蛰初候桃花开。入了黄历二月桃花盛开。宋代曹勋有诗吟:“东风二月苏堤路,树树桃花间柳花。”可见桃花在二月节绽放盛景。明末屠本畯的《瓶史月表》说,二月的花盟主之一就是绯桃。绯桃就是绯红色的桃花。明曹大章的诗句:“武陵溪水深几许,笑逐桃花欲问津。”描写二月桃花开一片好春景

惊蛰日闻雷声,预示着什么?
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是这样描述惊蛰的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意思是说大地回暖,春雷乍动,万物重生,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乡下有句俗话“惊蛰节到闻雷声,震醒蛰伏越冬虫”,说的就是惊蛰日天上要打雷,听到隆隆作响的雷声,那些藏在土里过冬的虫子就苏醒了,开始拱出地面。“春雷惊百虫”,惊蛰前后正是春意萌发万物复苏的时节,包括毒虫在内的各种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并惊而出走,活动日渐频繁,踪迹遍及四处。正所谓“春杀一虫,胜过夏杀一千”,在豫中平原的乡村,惊蛰这一天是农人们约定俗成的“杀虫日”。惊蛰闻雷预示着什么古代的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

惊蛰燕归来 惊蛰节气的鸟

  惊蛰时节,万物解冻,乍暖还寒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“二月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出走矣。”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为“蛰”。当春天的名列前茅声雷响起时,冬眠的动物被惊醒,人们便称这天为“惊蛰”。故惊蛰时,蛰虫惊醒,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。但实际上,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,大地回春,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,“惊而出走”的原因。惊雷后,鸟归来。在蛰虫惊醒的同时,对气候富有感知能力、追随着暖流不断地南北迁移的燕子们,也逐渐归来。燕子的种类繁多,春天伴随者一声雷响。不远处,它便已悄落枝头。它体型小巧,体长13~18厘米。翅尖长,尾叉形。在社交舞会上,人们穿着的燕尾服,就是来

惊蛰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?

  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,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“九九”艳阳天,气温回升,雨水增多,农家无闲。可谓“一声霹雳醒蛇虫,几阵潇潇染紫红。九九江南风送暖,融融翠野启春耕。”这时,我国除东北、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,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℃以上,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—6℃,江南地区为8℃以上,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—15℃,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。“春雷惊百虫”,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,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,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。“桃花开,猪瘟来”,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。这时,气温回升较快,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,常年雨水、惊蛰亦

惊蛰节气如何养胃?惊蛰节气养胃煲什么汤?惊蛰养胃吃什么?

  猪心枣仁汤猪心1个,酸枣仁15克,茯苓15克,远志5克,味精、精盐各适量。      先将猪心剖开,洗干净;茯苓、酸枣仁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,扎紧口与猪心同入砂锅,加水适量,先用武火烧沸,打去浮沫,后改文火慢炖,至猪心熟透后,加入少许精盐、味精调味即成。      此汤有补血养心、益肝宁神、暖胃之功效。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不宁,失眠多梦,记忆力减退;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、风湿性心脏病、神经衰弱、癔病等。炖龙眼党参鸽肉汤龙眼肉30克,党参30克,白鸽肉150克。      先将鸽肉洗干净,切成小块,与

惊蛰日雷

  【宋 仇远】坤宫半夜一声雷,蛰户花房晓已开。野阔风高吹烛灭,电明雨急打窗来。顿然草木精神别,自是寒暄气候催。仇远(1247年~1326年),字仁近,一字仁父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,自号山村、山村民,人称山村先生。元代文学家、书法家。此诗描写了惊蛰日春雷后的景色,夜半春雷响,花儿盛开,野外风急雨大,经雨水冲洗,草木焕然一新。

咏廿四气诗 惊蛰二月节

  【唐 元稹】阳气初惊蛰,韶光大地周。桃花开蜀锦,鹰老化春鸠。时候争催迫,萌芽互矩修。人间务生事,耕种满田畴。元稹(779年-831年),唐朝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唐朝著名诗人。其诗辞浅意哀,仿佛孤凤悲吟,极为扣人心扉,动人肺腑。元稹的创作,以诗成就最大。其乐府诗创作,多受张籍、王建的影响,而其“新题乐府”则直接缘于李绅。

爱美女性须知:惊蛰养生护肤小贴士

  潮湿天气越要注重保湿在春天说起肌肤的保湿,也许会有些人说春天本就潮湿,身上都感觉都是湿湿的,还要保湿吗?很多人认为,在空气湿度那么重的天气里,就不必要进行对皮肤的保湿了,可这其实就是一个误区,因为人的皮肤在这样的天气中会很容易流失水分的。如果这时候不加护理,皮肤的水分很容易干涸,这就会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影响。护肤专家表示因为天气潮湿,人们减少吸收水分,就会造成人体水分流失。而在潮湿天气下,为了保持干爽,我们会不停地擦拭皮肤,从而造成皮肤表面水分更容易蒸发,如果不加保湿,皮肤就会处于内外双重缺水状态,更容易失去水分。雨天护肤最好减少精华液、隔离霜惊蛰多雨,在持续雨天时,比较粘稠的精华液也可以省

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时节应如何养生

  一、阴虚体质: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,手足心热,时常烦躁,少眠,便干,尿黄,不耐春夏,多喜冷饮。1、精神调养: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,常常心烦易怒,这是阴虚火旺、火扰神明之故,应遵循“恬淡虚无、精神内守”的养生方法。加强自我涵养,养成冷静、沉着的习惯。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,节制性生活。2、环境调摄:阴虚者畏热喜寒,寒冬易过,热夏难当。所以有条件的人,每逢春夏季,可到海边、林区、山区去旅游休假。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,坐北朝南的房子。3、药食调养:原则要保阴潜阳,多吃清淡食物,如糯米、芝麻、蜂蜜、乳品、豆腐、鱼、蔬菜、甘蔗等。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、龟肉、蟹肉、银耳、雄鸭等,还可食用

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养生的注意事项

 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,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,并渐有春雷出现,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。雨水渐多,是春播的有利时机。一、早睡早起身体好 防寒保暖勿防春寒惊蛰节气阳气渐生,气候日趋暖和,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,气候变化大,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,冷暖变幻无常,因而“春捂”尤为重要,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,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,突然着凉时染得的。二、忽冷忽热多变化 预防感冒最重要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,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,微生物(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、病毒)也开始生长繁殖,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。专家建议,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,当心冷暖变化,预防感冒